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胡世将镇江府 宋 · 张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六一、《华阳集》卷一
四郊多垒,每深当宁之忧;
十国为连,尤重殿邦之寄。
将使闾阎之安堵,其惟师帅之得人。
爰择时髦,肆颁明命。
具官某论笃古今,而富渊源之学;
智周事物,而高练达之材。
尝进列于从班,蔚有声于词掖
方时多故,庸许即安?
载稽望实之孚,宜委蕃宣之重。
眷朱方之会府,当行阙之上游。
田桑或废于兵屯,狱讼靡关于吏课。
兴言积弊,深轸至怀。
宣帝闵斯民愁恨之声,以为守相之任;
文皇录刺史才否之状,用昭废置之公。
朕师其言,今以命尔。
往究厥职,别俟宠褒。
京使回累得南省诸公书因以长句诗寄谢萧五刘二元八吴十一韦大陆郎中崔二十二牛二李七庾三十二李六李十杨三樊大杨十二员外819年 唐 · 白居易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忠县
雪压泥埋未死身,每劳存问愧交亲。
浮萍飘泊三千里,列宿参差十五人。
禁月落时君待漏,畬烟深处我行
瘴乡得老犹为幸,岂敢伤嗟白发新。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 其一 836年 唐 · 白居易
 押质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青衣报平旦,呼我起盥栉。
今早天气寒,郎君应不出。
又无宾客至,何以销闲日。
已向微阳前,煖酒开诗帙。
懒放二首呈刘梦得吴方之 其二 836年 唐 · 白居易
 押哿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朝怜一床日,暮爱一炉火。
床暖日高眠,炉温夜深坐。
雀罗门懒出,鹤发头慵裹。
除却刘与吴,何人来问我。
范希朝京西都统制810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门下。阊阖风至。
太白星高。谋帅护边。
国之大计。具官范希朝
忠贞勤俭以为质。惠和智勇以为用。
一代名将。三朝信臣
朕以西边。列镇三四。
若有总统。则易成功。
思得良帅有威名者。并护诸将。
岁一巡边。乘秋顺令。
扬其威武。则南牧之马。
引弓之人。知我有备。
不战而去。谁其任者。
无如希朝。以尔有朔方之荣。
振武之效。功在疆场。
名闻羌戎。惟实与声。
皆副是选。今拜尔为大将
尊尔为司徒。节制进退。
一令咨禀。倚望如右。
可不慎欤。可充京西都统
军使邠宁节度使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
方之气。
凝为将星。
王者法天。
选命豪杰。
授之以鈇钺。
拜为将军
以威西戎。
以护中夏
而倚望若是。
安可非其人哉。
某官某。
出忠入孝。
仗信抱义。
行有馀力。
学剑读书。
郁然将材。
用兼文武。
自领军卫。
为我爪牙。
夙夜警巡
不懈于位。
材官知训。
环列增勋。
服勤五年。
兹为成绩。
可以移用。
使之守疆。
郇邠大藩。
控扼胡虏。
若得良将。
则无外虞。
知臣者君。
非尔不可。
仍加副相
以重是行。
勉树勤劳。
式光宠擢。
韦审规西川节度副使御史中丞李虞仲崔戎姚向温会等并西川判官赐绯检校省官御史821年2月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一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西川曰益部。
地有险。府有兵。
屏华。号为难理
故吾命文昌为帅长。俾镇抚焉。
次命审规为上介。俾左右焉。
又命虞仲等为庶寮。俾咨度焉。
进言者谓文昌贤而审规辈才。以才佐贤。
蜀必理矣。辍三署吏赞丞相府
宪官职加台郎暨一命再命之服以遣之。其于张大光荣。
与四方征镇之宾寮不侔矣。尔等苟佐吾丞相以善政闻。
使吾无一方之忧。吾宁久遗汝于诸侯乎。
尔其勉之。可依前件。
金陵立功将士等敕书807年11月5日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十五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敕浙西立功将士等。朕自临寰宇。
已再逾年。以忠恕牧万人。
以恩信驭百辟。动必思于恤隐。
静无忘于泣辜。庶乎驯致小康。
寖兴大道也。李锜因缘属籍。
践历官常。包藏祸心。
素怀枭獍之性。彰露凶德。
忽发豺狼之声。朕念以宗枝。
务于容贷。谕以迷复。
卒无悛心。而乃保界重江。
窃弄凶器。抗拒朝命。
驱胁师人。背德欺天。
乱常干纪。蜂虿之毒。
流于郡县。犬彘之行。
肆于闺门。恶稔祸盈。
亲离众叛。人神共弃。
天地不容。卿等忠愤闇彰。
义勇潜发。变疾风雨。
谋先鬼神。中推赤心。
前蹈白刃。率其膂力。
死命于军前。擒其凶魁。
生致于阙下。廓千里之沴气。
济一方之生人。诚感君亲。
义激臣子。临危见不夺之节。
因事立非常之功。予嘉乃诚。
一念三叹。至于图劳懋赏。
询事策勋。各有等差。
续当处分。故先宣慰。
宜并悉之。冬寒。
卿等各得平安好。遣书指不多及。
策林 其三十 三十审官(量才授职则政成事举)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夫官既备而事未举。才既用而政未成者。
由官与才不相得也。且官有大小繁简之殊。
才有短长能否之异。称其任则政立。
枉其能则事乖。故先王立庶官而后求人。
使乎各司其局也。辨众才而后入仕。
使乎各尽其能也。如此则官虽省。
才虽半。可得而理矣。
若以短任长。以大授小。
委其不可而望其可。强其不能而责其能。
如此则官虽能。才虽倍。
无益于理矣。故曰任小能于大事者。
犹狸搏虎而刀伐木也。展长才于短用者。
犹骥捕鼠而斧剪毛也。所不相及。
岂不宜哉。王者诚能量众才之短长。
审庶官之小大。俾操凿枘者无圆方之谬。
备轮辕者适曲直之宜。自然人尽其能。
职修其要。彝伦日叙。
庶绩日凝。又何患乎事不举而政未成哉。
策林 其六十七 六十七议释教(僧尼)806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问。
汉魏以降。
像教寖兴。
或曰足以耗蠹国风。
又云足以辅助王化。
今欲禁之勿用。
恐乖诱善崇福之方。
若许之大行。
虑成异数殊俗之弊。
裨化之功诚著。
伤生之费亦深。
利病相形。
从其远者。
臣闻上古之化也。
大道惟一。
中古之教也。
精义无二。
盖上率下以一德。
则下应上无二心。
故儒墨六家不行于五帝。
道释二教不及于三王。
迨乎德既下衰。
道又上失。
源离派别。
朴散器分。
于是乎儒道释之教。
鼎立于天下矣。
降及近代。
释氏尤甚焉。
臣伏睹其教。
大抵以禅定为根。
以慈忍为本。
以报应为枝。
以斋戒为叶。
夫然。
亦可诱掖人心。
辅助王化。
然臣以为不可者有以也。
臣闻天子者奉天之教令兆人者奉天子之教令。
令一则理。
二则乱。
若参以外教。
二三孰甚焉。
况国家以武定祸乱。
以文理华夏。
执此二柄。
足以经纬其人矣。
而又区区西方之教。
与天子抗衡。
臣恐乖古先惟一无二之化也。
然则根本枝叶。
王化备焉。
何必使人弃此取彼。
若欲以禅定复人性。
则先王有恭默无为之道在。
若欲以慈忍厚人德。
则先王有忠恕恻隐之训在。
若欲以报应禁人僻。
则先王有惩恶劝善之刑在。
若欲以斋戒抑人淫。
则先王有防欲闲邪之礼在。
虽臻其极则同归。
或能助于王化。
然于异名则殊俗。
足以贰乎人心。
故臣以为不可者以此也。
僧徒月益。
佛寺日崇。
劳人力于土木之功。
耗人利于金宝之饰。
移君亲于师资之际。
旷夫妇于戒律之间。
古人云。
一夫不田。
有受其馁者。
一妇不织。
有受其寒者。
今天下僧尼。
不可胜数。
皆待农而食。
待蚕而衣。
臣窃思之。
晋宋齐梁以来。
天下凋弊。
未必不由此矣。
伏惟陛下察焉。
转运使以汴河水浅运船不通请筑塞两岸斗门节度使以当军营田悉在河次若斗门筑塞无以供军802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二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川以利涉。竭则壅税。
水能润下。塞亦伤农。
将舍短以从长。宜去彼而取此。
汴河决能降雨。流可通财。
引漕运之千艘。实资积水。
生稻梁于一溉。亦藉馀波。
利既相妨。用难兼济。
节度使以军储务足。思开窦而有年。
转运司以邦赋贵通。恐负舟而无力。
辞虽执竞。理可明徵。
壅四国之征。其伤多矣。
专一方之利。所获几何。
赡军虽望于秋成。济国难亏于日用。
利害斯见。与夺可知。
为人上宰相书805年2月19日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四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二月十九日。某官某乙谨拜手奉书献于相公执事
书曰。古人云。
以水投石。至难也。
某以为未甚难也。以卑千尊。
以贱合贵。斯为难矣。
何者。夫尊贵人之心。
坚也强也不转也。甚于石焉。
卑贱人之心。柔也弱也自下也。
甚于水焉。则合之难也。
岂不甚于水投石哉。然则自古及今。
往往有合者。又何哉。
此盖以心遇心。以道济道故也。
苟心相见。道相通。
则水反为石。石反为水。
则其合之易也。又甚乎以石投水焉。
何者。石之投水也。
犹触之有声。受之有波。
心道之相得也。则贵者不知其贵也。
贱者不知其贱也。当其冥同䜣合之际。
但吻然而已矣。其合之易也。
岂不甚于石投水哉。噫。
厥道废坠。不行于代久矣。
故贵者自贵耳。贱者自贱耳。
维同心同道。不求相合也。
今某之心。与相公之心。
愚智不侔也。今某之道。
相公之道。小大不伦也。
矧又尊卑贵贱之势相悬。如石焉。
如水焉。而欲强至难为至易。
无乃不可乎。然则知其不可而为之者。
抑有由也。伏以相公方今佐裁成之道。
当具瞻之初。窃希变天下水石之心。
相公始也。通天下贵贱之道。
自某始也。不然者。
夫岂不自知其狂进妄动哉。伏望少留听而毕辞焉。
幸甚幸甚。某伏观先皇帝之知遇相公也。
虽古君臣道合者。无以加也。
然竟不与大位。不授大权。
不尽行相公道者何哉。识者以为先皇父子孝慈之间。
亦古未有也。盖先皇所以辄以知人之明用贤之功致理之德。
以留赐今上也。亦犹太宗李绩而使高宗宠用之也。
故今上在谅阴而特用也。相公郎官而特拜也。
推此二者。有以见识者之言信矣。
斯则先皇知遇之恩。贻燕之念。
今上速用之旨。倚赖之诚。
相公宠擢之荣。托寄之重。
自国朝以来。三者兼之。
甚鲜矣。故某窃惟相公自拜命以来八九日。
得食不暇饱。得寝不暇安。
行则𢥠然。居则惕然。
思所以荅先皇之知。副今上之用。
允天下之望哉。某窃以为必然矣。
况今主上肇抚苍生。初嗣洪业。
虽物不改旧。而令宜布新。
是以百辟倾心。慺慺然以待主上之政也。
万姓注目。专专然以望主上之令也。
四夷侧耳。禺禺然以听主上之风也。
岂直若此而已哉。盖待其政者。
勤惰邪正系其中焉。望其令者。
忧喜亲疏生其中焉。听其风者。
畏侮动静出其中焉。而将来理乱之根。
安危之源。尽在于三者之中矣。
如此。则相公得不匡辅其政。
缉熙其令。宣和其风乎。
然则匡辅缉熙宣和之道。某虽不敏。
尝闻于师焉。曰天子之耳。
待宰相之耳而后聪也。天子之目。
待宰相之目而后明也。天子之心识。
待宰相之心识而后圣神也。宰相之耳。
待天下之耳而后聪也。宰相之目。
待天下之目而后明也。宰相之心识。
待天下之心识而后能启发圣神也。然则下取天下耳目心识。
上以为天子聪明神圣者。此宰相之本职也。
而为匡辅缉熙宣和之道也。若宰相唯以两耳听之。
两目视之。一心思之。
则朝廷之得失。岂尽知见乎。
必不尽也。而况于天下之得失乎。
相之耳目得聪明乎。必未也。
而况于上以为天子聪明圣神乎。然则天下聪明心识。
取之岂无其道耶。必有也。
在乎知与不知。行与不行耳。
噫。自开元以来。
斯道寖衰。鲜能行者。
自贞元以来。斯道寖微。
鲜能知者。岂惟不知乎。
不行乎。又将背古道而驰者也。
何也。古者宰相以危言危行扶危持颠为心。
今则敏行逊言全身远害而已矣。古者宰相以接士为务。
今则不接宾客而已矣。古者宰相以开閤为名。
今则锁其第门而已矣。致使天下之聪明。
尽委弃于草木中焉。天下之心识。
尽沈没于泥土间焉。则天下聪明心识。
万分之中。宰相何尝取得其一分哉。
是故宠益崇而谤益厚。岁弥久而愧弥深。
至乃上负主恩。下敛人怨。
行止寝食。自有惭色者。
夫岂非不得天下聪明心识之所致耶。然则为宰相者。
得不思易其辙乎。是以聪明损于上。
则正直销于下。畏忌慎默之道长。
公议忠谠之路塞。朝无敢言之士。
庭无执咎之臣。自国及家。
寖以成弊。故父训其子曰。
无介直以立仇敌。兄教其弟曰。
无方正以贾悔尤。先达者用以养身。
后进者资而取仕。日引月长。
炽然成风。识者腹非而不言。
愚者心竞而是效。至使天下有目者如瞽也。
有耳者如聋也。有口者如含锋刃也。
如此。则上之得失。
下之利病。虽欲匡救。
何由知之。嗟乎。
自古以来。斯道之弊。
恐未甚于今日也。然则为宰相者。
得不思变其风乎。是以慎忌积于中。
则政事废于表。因循苟且之心作。
强毅久大之性亏。反谓率职而举者不达于时宜。
当官而行者不通于事变。故殿最之书虽具而不实。
黜陟之法虽备而不行。欲望恶者惩。
善者劝。或恐难矣。
古之善为宰相者。岂尽得贤而用之乎。
岂尽知不肖而去之乎。盖在于秉钧轴之枢。
握刀尺之要。刬邪为正。
削觚为圆。能使善之必迁。
不谓善之尽有。能使恶之必改。
不谓恶之尽无。成此功者无他。
惩劝之所致耳。然则为宰相者。
得不思提其纲。使偫目皆自张乎。
是以惩劝息于此。则贤能乏于彼。
故岳镇阙而不知所取。台省空而不知所求。
今则尚书六司之官暨于百执事者。大凡要剧者多虚其位。
閒散者咸备其官。或曰。
所以难其人重其禄也。嗟呼。
徒知难其人而阙之。不知邦政日归于下吏也。
徒知重其禄而爱之。不知稍食日费于冗员也。
损益利害。岂不明哉。
古之善为宰相者。虚其怀。
直其气。苟有举一言者。
必从而索之。苟有荐一善者。
必随而用之。然后明察否臧。
精考真伪。得人者行进贤之赏。
谬举者坐不当之辜。自然审轮辕以相求。
谨关梁以相保。故才无乏用。
国无废官。岂可疑所举之未精。
而反失其善。重所仕而不苟。
而反废其官。与其废官。
宁其虚授。与其失善。
宁其谬升。但在乎明覈是非。
必行赏罚。则谬升虚授。
当自辨焉。然则为宰相者。
得不思振其领。使众髦皆举乎。
是以庶政阙于内。则庶事斁于外。
至使天下之户口日耗。天下之士马日滋。
游手于道途市井者不知归。托足于军籍释流者不知反。
计数之吏日进。聚敛之法日兴。
田畴不辟而麦禾之赋日增。桑麻不加而布帛之价日贱。
吏部则士人多而官员少。奸滥日生。
诸使则课利少而羡馀多。侵削日甚。
举一知十。可胜言哉。
况今方域未甚安。边陲未甚静。
水旱之灾不戒。兵戎之动无期。
然则为宰相者。得不图将来之安。
补既往之败乎。若相公用天下之目观而救之。
夫岂无最远之见乎。用天下之心图而济之。
夫岂无最长之策乎。策之最长者。
见之最远者。在相公鉴而取之。
诚而行之而已。取之也。
行之也。今其时乎。
时之为用大矣哉。古者圣贤。
有其才无其位。不能行其道也。
有其才有其位无其时。亦不能行其道也。
必待有其才有其位有其时。然后能行其道焉。
某窃见相公曩时制策对中。论风化浇淳之源。
明天人交感之道。陈兵灾救疗之术。
可谓有其才矣。又伏见今月十一日制词云。
其代予言。允属良弼。
必能形四方之风。成天下之务。
可谓有其时矣。今相公有其才有其位有其时。
则行道由已。而由道乎哉。
某又闻一往而不可追者时也。故圣贤甚惜焉。
方今拭天下之目。以观主上之作为也。
侧天下之耳。以听相公之举措也。
如此。则相公出一言。
不终日而必闻于朝野。主上发一令。
不浃辰而必达于华夷。盖主上辑百辟和万姓服四夷之时。
在于此时矣。相公充人望代天工报国之恩。
正在于今日矣。或者曰。
君臣之道至大也。可以渐合。
不可以速合也。天下之化至大也。
可以渐行。不可以速行也。
贤人之事业至大也。行之可以枉尺而直寻也。
某以为殆不然矣。夫时之变事之宜。
其间不容息也。先之则太过。
后之则不及。故时未至。
圣贤不进而求。时既来。
圣贤不退而让。盖得之则不啻乎事半而功倍也。
失之则不啻乎事倍而功半也。嗟乎。
或者徒知渐合其道。而不知启沃之时失于渐中矣。
徒知渐行其化。而不知燮理之时失于渐中矣。
徒知枉尺而直寻。而不知易失于时。
则难生于渐中。虽枉寻不能直尺矣。
近者宰相道不行化不成事业不光明。率由乎有志于渐中矣。
请以前事明之。某尝闻太宗顾谓偫臣曰。
善人为邦百年。然后能胜残去杀。
当今大乱之后。将求致理。
宁可造次而望乎。魏文贞曰。
不然。夫乱后易理。
犹饥人易食也。若圣哲施化。
人应如响。期月而可。
信不为难。三年成功。
犹谓其晚。太宗深纳其言。
封德彝辈共非之曰。不可。
三代以后。人渐浇讹。
皆欲理而不能。岂能理而不欲。
魏徵书生。不识时务。
信其虚说。必乱国家。
于是太宗卒从文贞之言。力行不倦。
三数年间。天下大安。
戎狄内附。太宗曰。
惜哉不得使封德彝见之。斯则得其时行其道不取于渐之明效也。
况今日之天下。岂弊于武德之天下乎。
相公之事业。岂后于文贞之事业乎。
在于疾行而已矣。所以主上践阼未及十日
而宠命加于相公者。惜国家之时也。
相公受命未及十日。而某献于执事者。
相公之时也。夫欲行大道树大功。
贵其速也。盖明年不如今年。
明日不如今日矣。故孔子曰。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此言时之难得而易失也。伏惟相公惜其时之易也而不失焉。
虑其渐之难也而不取焉。抑又闻济时者道也。
道者权也。权者宠也。
故得其位。不可一日无其权。
得其权。不可一日无其宠。
然则取权有术也。求宠有方也。
盖竭其力以举职。而权必自归。
忘其身以徇公。而宠必自至。
权归宠至。然后能行其道焉。
伏惟相公详之而不忽也。抑又闻不弃死马之骨者。
然后良骥可得也。不弃狂夫之言者。
然后嘉谟可闻也。苟某管见之中有可取者。
俯而取之。苟刍言之中有可采者。
俯而采之。则知之者必曰。
如某之见。犹且不弃。
况愈于某之徒欤。则天下通情达识之士。
得不比肩而至乎。闻之者必曰。
如某之言。犹且不弃。
况愈于某之徒欤。则天下謇谔敢言之士。
得不继踵而来乎。伏惟相公试垂意焉。
则天下之士幸甚。某游长安
仅十年矣。足不践相公之门。
目不识相公之面。名不闻相公之耳。
相公视某何为者哉。岂非介者耶。
狷者耶。今一旦卒然以数千言尘渎执事者。
又何为哉。实不自揆。
欲以区区之闻见。裨相公聪明万分之一分也。
又欲以济天下憔悴之人死命万分之一分也。相公以为何如何如。
秋斋独坐寄乐天兼呈吴方之大夫836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空斋寂寂不生尘,药物方书绕病身。
纤草数茎胜静地,幽禽忽至似佳宾。
世间忧喜虽无定,释氏销磨尽有因。
同向洛阳闲度日,莫教风景属他人。
吴方之见示独酌小醉首篇乐天续有詶答皆含戏谑极至风流两篇之中并蒙见属辄呈滥吹益美来章836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律诗 押歌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闲门共寂任张罗,静室同虚养太和。
尘世欢娱开意少,醉乡风景独游多。
散金疏傅寻常乐,枕曲刘生取次歌。
计会雪中争挈榼,鹿裘鹤氅递相过。
吴方之见示听江西故吏朱幼恭歌三篇颇有怀故林之想吟讽不足因而和之(一作和人忆江西故吏歌)842年 中唐 · 刘禹锡
七言绝句 押齐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侯家故吏歌声发,逸处能高怨处低。
今岁洛中无雨雪,眼前风景是江西
贾客词(并引)814年 中唐 · 刘禹锡
 押词韵第十一部 创作地点:湖南省常德市
并引:五方之贾,以财相雄,而盐贾尤炽,或曰:「贾雄则农伤。」予感之,作是词。
贾客无定游,所游唯利并。
眩俗杂良苦,乘时取重轻。
心计析秋毫,摇(一作捶)钩侔悬衡
锥刀既无弃,转化日已盈。
(一作徼)波神,施财游化城
妻约雕金钏,女垂贯珠缨。
高赀比封君,奇货通倖卿。
趋时鸷鸟思,藏镪盘龙形。
大艑通川,高楼次旗亭。
行止皆有乐,关梁自(一作似)无征。
农夫何为者,辛苦事寒耕
贺册太皇太后824年2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臣某言。伏见制书。
二月十八日册立太皇太后。徽章克备。
庆赐远行。荣冠古今。
泽周寰海。伏惟皇帝陛下缵承列圣。
欢奉两宫。太皇太后含饴保和
重光謺庆。汉仪盛于长信。
周祚兴于大任。方之圣朝。
彼有惭德。臣远守巴峡
不获称贺阙庭。无任抃跃屏营之至。
连州刺史谢上表815年5月11日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一 创作地点: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
臣某言。伏奉去年三月七日制。
授臣使持节连州刺史。恭承睿旨。
跪奉诏书。皇恩重于邱山。
圣泽深于雨露。抃舞失次。
神魂再扬。臣某诚欢诚惧顿首顿首。
臣性本愚拙。谬学文词。
幸遇休明。累登科第。
出身入仕。并不因人。
德宗临御之时。臣忝御史
陛下龙飞之日。臣忝郎官
恭守章程。勤修职业。
权臣奏用。盖闻虚名。
实非曲求。可以覆视
迹卑易枉。无路自明。
亦缘臣有微才。所以嫉臣者众。
竞生口语。广肆加诬
伏赖陛下至仁。特从宽典
举以缘坐。贬佐遐藩。
屡易星霜。频经恩赦。
犬马怀恋。寝兴匪宁。
惟读佛经。愿延圣算。
昨蒙诏命。追赴上都
随例授官。俾居远郡。
在臣之分。荣幸已多。
陛下孝理宏深。皇明照烛。
哀臣老母羸疾。闵臣一身零丁。
特降新恩。移臣善郡。
光荣广被。母子再生。
凡在人臣。皆感圣德。
凡为人子。皆圣慈。
岂惟贱臣。独蒙恩造。
不觉喜极。至于涕零。
殷王俯念于前禽。且闻解网。
汉帝有哀于少女。爰命罢刑。
方之圣朝。不足多尚。
感召和气。慰安偫生。
非臣殒越。所能上报。
伏以南方疠疾。多在夏中
自发郴州。便染瘴疟。
扶策在道。不敢停留。
即以今月十一日到州上讫。谨宣圣旨。
以示远人。恭述诏条。
所期安复。无任感恩恋阙之至。
汴州刺史厅壁记827年5月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六 创作地点:河南省洛阳市
本朝以浚仪汴州刺史治所。自隋酾新渠。
吸黄河而东行。州含其枢。
为天下剧。内屏王室。
东雄诸侯。居无事时。
常带廉察使。兵兴已还。
益以节旄。用人得否。
系国轻重。长庆四年
诏书命河南尹燉煌令狐公来莅来刺。锡之介圭使印兵符
汴人交贺。肴醳腾贵。
惟是邦始都于魏惠王。始郡于宇文周
星躔回环。天驷垂光。
地为四战。故其俗右武。
人具五都。故其气习豪。
公自为宰相时。已熟四方之利病。
凡所戾止。参然前知。
既视事三日。挹偫吏与之言曰。
吾食止圭田。吾用止公入。
凡他给过制伤廉浼洁者悉罢之。壹归乎公藏。
凡曲防苛禁不情乖体者悉刬之。壹出乎令典。
凡关徵船算夺时专利者悉更之。壹遵乎诏条。
然后刑丽事而详。赏以时而均。
兴学以劝蓺。示宽以化勇。
居数月。而汴州人恂恂然无复故态。
明年大成。议者若曰。
奕奕浚都。国之咽颐。
咀清咽和。旁畅四支。
东夏黠马。由我以肥。
浚之治。非所泽于所履而已。
初公七代祖在隋为纳言大业中持节居此。
亦号刺史。距今馀二百年。
公实能似。既拜阙。
发鱼书合左右契。由阼阶跻。
遐踵前武。歆然如闻其馨香。
肃然如睹其形容。信乎君子之泽远而有光辉也。
他日。命游梁客志之。
书于厅事。谨桉前贤之在此堂者。
平原首之。陆氏撰节度使记。
揭于东壁详矣。今公命为刺史记。
书于右端。谨月而日之。
以公为冠。大和元年夏五月某日记。
因论七篇(并引) 其七 说骥824年 中唐 · 刘禹锡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奉节县
伯氏佐戎于朔陲。
获良马以遗予。
予不知其良也。
秣之稊秕
饮之污池。
厩枥也。
上痹而下蒸。
羁络也。
缀索而续韦。
其易之如此。
予方病且窭。
求沽于肆。
肆之驵亦不知其良也。
评其价六十缗。
将剂矣。
有裴氏子。
赢其二以求之。
谓善价也。
卒与裴氏。
裴所善李生。
雅挟相术。
于马也尤工。
睹之周体。
眙然视。
听然笑。
既而抃随之。
且曰。
久矣吾不睹于是也。
是何柔心劲骨。
奇精妍态。
宛如锵如。
煜如翔如之备耶。
今夫马之德也全然矣。
顾其为驹。
藏锐于内。
且秣之乖方。
是用不说于常目。
须其齿备而气振。
则众美灼见。
上可以献帝闲。
次可以鬻千金。
裴也闻言竦焉。
遂儆其仆。
蠲其皂。
筐其恶。
蜃其溲。
(禾崔)以美荐。
秣以芗粒。
起之居之。
澡之挋之。
无分阴之怠。
斯以马养。
养马之至分也。
居无何。
果以骥德闻。
客有唁予以丧其宝。
且讥其所贸也微。
予洒然曰。
始予有是马也。
予常马畜之。
今予鬻是马也。
彼宝马畜之。
宝与常在所遇耳。
且夫昔之翘陆也。
谓将蹄将齧。
抵以挝策。
不知其籋云也。
昔之嘘吸也。
谓为疵为厉。
投以药石。
不知其喷玉也。
夫如是。
则虽旷日历月。
将至顿踣。
曾何宝之有焉。
繇是而言。
方之于士。
则八十其缗也。
不犹愈于五羖皮乎。
客谡而竦。
予遂言马之德也。
存乎形者也。
可以目取。
然犹违之若此。
矧德蕴于心者乎。
斯从古之叹。
予不敢叹。